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章 喜与悲(2)

而这一日,赵时春就在即将耕种的田野上巡视。

他早有用兵报国之心,但相比起徐阶、海瑞早早放出,海玥却压了他三年,这才让其出京,任山西按察司屯田佥事。

后分巡口北道,理北中二路兵备。

再升任山西右参议,照旧管其事。

有了右参议的职务,赵时春亲自组织愿往河套开垦的农民,亲自督促下面的官吏,为其安家落户,就是要将政策贯彻到实质。

而此时他正带着三司的吏胥巡视,马蹄声遥遥传来,回头一看,不禁露出笑容:“应德兄!”

来者是唐顺之,这位文武奇才,今任陕西按察兵备佥事、陕西按察副使。

亲至河套后,唐顺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秋高马肥,鞑子弓矢劲利,敌聚而攻,我散而守,自是敌强我弱;待得冬深水枯,春寒阴雨之时,彼势渐弱,就是我等进攻的大好时机!”

讲白了,就是最利于草原人发挥的季节,明军避其锋芒,一旦天气稍对对方不利,明军马上出击。

如是再三,河套平原上的蒙古部落,自然会一日比一日少。

毕竟相比起稳定性,游牧要远逊于农耕。

不过起初,各方的态度并不积极。

毕竟漂亮话都会说,谁知道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

但很快,唐顺之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所言的战略,绝对能落于实处。

如今西北斩首的统计,首推的毫无疑问是俞大猷,俺答与之数度交锋,除了首次趁其不备,占了便宜外,其后都是受挫。

俞大猷逐渐威震草原,许多蒙古人已是到了听闻俞大猷的军队出现,就退避三舍的地步。

俞大猷之下,就是数度亲自率兵出塞,扫荡中小部落的唐顺之。

更创下过奇袭土默特部的驻地,斩获数百首级,掳掠牛羊回归的战绩。

据传俺答痛恨唐顺之,更甚俞大猷。

此番这位俺答仇恨榜榜首下马后,与赵时春稍作寒暄,立刻道:“明威来信,俺答通贡不成,恐有退意!”

赵时春愣住:“退意?退去哪里?”

唐顺之道:“自是退出塞外!”

换做旁人,赵时春不见得相信,但既然是那位所言,顿时精神大振:“如此说来,鞑靼衰败,准备主动退出河套远遁了?”

真要这般,收河套战略不就功成了么?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