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89章 丰登(二合一)(6)

他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反倒惹得花旦江小兰频频发笑。

惊鸿班有三辆马车,驮负着拆卸的舞台布景、彩箱、衣箱、旗靶箱和神龛牙笏等。

这个时代的戏班子,普遍信仰“老郎神”,认为祂能保佑演出平安、戏班兴旺,甚至能护佑演员技艺精进。

所以神龛是重中之重。

无论戏子、乐师、杂役,均以“老郎徒子徒孙”自居。每逢演出前,都将拜一拜,演出后也会拿出一部分收入摆神龛上供奉。

这一路上,王希通过与梅班主闲谈,也了解了不少关于戏班子的内幕。

那牙笏也是关键。

说白了,便是班主定下的当日演出名录,好叫杂役提前备好道具。

一行人穿行在丰登市中。

“希之兄,方才罗渠打听到了,那听雨楼就在中央大街的拐角,前面就到。”

梅言溪坐在马车外座,冲旁边的黑长褂青年道。

“接下来诸位怎么安排?”王希颔首道。“我打算直接在听雨楼住下。”

“太贵了。”梅言溪苦笑。“我这手下一帮子人需要养活,只好找个便宜去处”

“那我先替梅班主去寻得‘胡先生’,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来听雨楼汇合。”

“好。”梅言溪点头。

中央大街。

灰扑扑的柏油路两侧,霓虹灯牌已亮起“大世界舞厅”、“老正兴菜馆”、“刘家当铺”等招牌炫光。

穿高开叉旗袍的舞女倚在二楼窗口吞云吐雾,金丝雀般的笑声碎在卖报童“香烟!香烟!铅门两角!洋门五角!”的吆喝声里。

个别穿学生装的青年们举着“抵制洋货”的纸旗走过,却被路边炸臭豆腐的油烟气熏得皱了眉头。

戏班子一路走过。

终于在大街拐角见着了“听雨楼”。

三层高的朱漆楼阁飞檐翘角,檐下悬着一排青纱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晃,衬得黑底金字的匾额愈发醒目。

楼前青石台阶被往来食客磨得发亮,两侧蹲着两尊石雕貔貅,口中衔着铜钱,爪下按着绣球,憨态可掬。

惊鸿班将王希在这送下便离开。

王希冲梅言溪抱拳,转身踏上台阶。

掀开绣着缠枝莲纹的棉布门帘,里头豁然开朗——大堂摆了十几张八仙桌,桌边围坐着穿长衫的男人,也有三两西装革履的新派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