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属于一个位于核心圈的分数了。
有人则说:“如果不是刘毕戈的电影摄影风格过于鲜明、个性化,其实它的分数应该更高。”
刘毕戈的电影风格确实独树一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摄影画面上。
他特别喜欢把画面拍得沉郁。
这一点,除了假死都不行,其他三部电影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特征。
如油画一般的沉郁。
定风一号整体风格因为走的是写实的风格,这样的沉郁就更让人感觉沉重、逼仄、压抑。
这也是一些差评聚焦的点。
对此,刘毕戈并不在意。
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以想要拍出人人都喜欢的电影为目标的导演。
-
在媒体记者会上,陆严河他们入场的时候,收获了满场的欢呼声和掌声。
这是电影节的媒体会给每一个剧组的礼遇。
除非你的电影实在烂得让大家都不想演戏了,连表面的尊重都不想给你。
陆严河等人落座以后,问题就长枪短炮地抛了过来。
温生明都没有意料到,有好几个外国记者的提问,竟然是冲着他来的。
人家问,在电影中,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陆严河饰演的年轻人是可以被引导到你的信仰那儿去的?
人家问,你在跟陆严河的很多场对戏中,都在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沉稳去应对陆严河那个角色的冲动、暴躁,但是同样的应对方式,前后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这种处理方式是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人家问,我们看在资料说,你在中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员,那在选择跟刘毕戈、陆严河这样才华横溢但是很年轻的电影人合作时,你会指导或者影响他们吗?
温生明真切地感受到了,陆严河跟他说的——
除了在一些国内组织的座谈会、研讨会上,他确实很少会在一个场合,被人提问的问题都是围绕电影和主创人员本身来的。
难怪陆严河会这么喜欢参加电影节。
作为一个电影人,自己的专业能够被人认真对待,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地方的。
直到有一个记者向陆严河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自我觉醒的形象,但是在这样一个题材和时代背景之下,这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你和温生明饰演的人,其实都是现在中国执政者们的先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