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上垂怜,供奉生祠(2)

于鬼门关外,此身已非凡躯,自当舍红尘富贵,于此山上受箓出家。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亲友苦劝,哭得泪落成珠,她却只是含笑摇头。

三日之后,老君山观主亲自主礼。

李文雅披麻换衫,焚香再拜,拜入山门,取道号“灵素”。

取自上古医经灵枢、素问,既不忘医者本分,又合清净之旨。

自此,世上再无太医院的李御医,只有老君山上的灵素女冠。

灵素道长入观后,却不似旁人那般,终日香火经卷。

她寻了间最偏僻的丹房,把自洛阳带来的草药瓶罐、医书典籍一一拂拭,又重新拾掇。

山中寂静,只听得见松涛风声。

不知是天意垂怜,还是清境真能澄心。

昔日费尽心机都推不出的方子,如今在这老君山的炉火里,却是一次成就。

那日丹火熄落,药香漫山。

李家人得了方子,如获至宝,快马连夜送回洛阳。

那方子,说来也没什么玄妙,不过几味寻常草药,加减火候。

可就这么一碗汤药,入口之后,竟真有点石点金的奇效。

药方呈入宫中,老医官们将信将疑,先寻几个重病囚徒试药。

三碗汤药下去,本已只剩半口气的人,竟能挣扎坐起,开口讨要稀粥。

消息传至龙椅,那位天子紧皱半年的眉头,传言里终于舒展了些。

一纸诏书,八百里加急,传遍州府。

顷刻间,天下城郭,城内城外,都升起了熬药的烟火。

那股子苦涩药味,第一次闻着不叫人绝望,反像是新麦炊熟,透着一丝活命的指望。

肆虐大半年的疫病,就如被抽了火薪的烈焰,势头一日衰过一日。

街头巷尾的咳声渐稀,棺材铺的门口冷落下来。

人们脸上的死气,慢慢让生机一点点取代。

天下既安,龙颜大悦,自是要论功行赏。

金银绸缎、食邑封号,拟出一长卷,流水般送往老君山。

谁知那位新晋的灵素道长,见了圣旨,只低头一拜,分文不取。

只淡淡一句:“上天有好生之德,此方乃道祖垂怜,岂一人之功。贫道不敢居。”

这话传回宫里,天子也是个通透人,听罢默然半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