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上垂怜,供奉生祠(3)

真人既不恋俗物,那便将这份功德,还与神明罢。

于是圣旨再下。

原本只几座小观的老君山,转眼间大兴土木。

官府拨银,富商解囊,能工巧匠自四面八方而至。

不过半年光景,一座辉煌的老君殿便拔地而起。

琉璃瓦,朱红墙,金龙盘柱,气象万千,比皇城里的宫殿也不差分毫。

殿旁,还另立了一座生祠。

祠中供的,不是神像,而是一尊白衣女冠石像,眉目温和,手执一卷医书,正是灵素道长的模样。

自此,天下人皆感功德,洛阳老君山香火鼎盛。

车马舟船,贩夫走卒,王孙公卿,皆往此山而来。

人人都说:道祖显灵,真人慈悲,此地香火,最是灵验。

而灵素道长,却依旧素衣布鞋,守着那间小小丹房。

长居山上,诊病施药,妙手回春。

渐渐地,闻名前来求医的,比来烧香拜神的还要多。

她看病从不取分文,受了恩惠的,也不好空手,便在殿里添炷香,募些钱物,还愿积德。

你来我往,久而久之,这老君山烟火缭绕,香雾如云。

到得后来,竟真成了洛阳城一等一的祈福去处,名头极盛。

两界村。

姜家老宅的院子里,今日略显热闹。

十来个在村里最有分量的老人,都搬了条板凳,在老槐树下落座。

一个个手里捧着粗陶茶碗,呷一口凉茶,话也就着日头慢慢生出来。

自打灵素道长,也就是姜家媳妇李文雅,配出那救命的方子,不觉竟已过了半年。

两界村仗着祠堂那点神异,消息传得比驿马还快。

洛阳城边的人家还未闻着药香,陇西这头的疫病,便已悄然散去。

病一散,人心也就活了。

村外聚的那些灾民,有的收拾细软,循旧路回了家去。

可更多的,却是些家破人亡、田荒难复的,可怜见的去不得。

走不得回头路,索性也不愿走了。

他们就打起了主意,想在这两界村旁,寻块坡地,搭棚开垦,好歹有处落脚。

老人们今日聚在这儿,正是为这桩事商量。

姜义原先对此事并不上心。

他斜靠竹摇椅上,半眯着眼,任耳边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