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各地情况不同,投入和重视程度也有差异。
我只能说,我们学校现在的标准,是远远高于过去的,也高于一些维持原状的地方。”
坦诚而富有深意的交谈让时间过得飞快。临别时,李毅飞郑重地向校长鞠了一躬,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这位校长所坚持的,正是他所期盼的“防患于未然”的实践者。
回到酒店房间,李毅飞顾不上身体的疲惫,立刻将背包里的笔记本、相机拿出来。他摊开本子,拧亮台灯,开始全神贯注地整理这一天的收获。
他详细记录了走访的每一所学校:学校的名称、位置、主要建筑的年代、结构特点、校园布局、校方提到的关于学生安全管理的情况。
他特别标注了那位令人敬佩的校长所在的学校及其采取的特殊加固措施和训练方法。
他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笔记本电脑,一张张仔细查看,重点关注建筑物的梁柱结构、墙体材料、新旧程度,试图在心里评估其潜在的隐患。
他写下一份初步的调研总结,重点突出了不同学校在硬件设施安全性和防灾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
他知道,这些第一手的观察和记录,是后续所有行动的基础,至关重要。而明天,他的脚步还不能停歇,他计划去县城周边可能受地质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实地踏勘。
更精确的数据,比如地质结构、潜在滑坡点等,需要实地测量后才能补充进这份报告。
李毅飞非常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时间紧迫,他必须争分夺秒。
他并非无所不能,但他坚信,只要自己的行动能引起一丝重视,推动一点改变,哪怕最终只能多拯救一条生命,多保全一个家庭,那么他此刻所有的奔波与付出,都将是值得的。
窗外的夜色早已浓重如墨,县城的灯火渐次熄灭,归于沉寂。唯有李毅飞房间的窗户,依然透出明亮而执着的光芒。
台灯下,他伏案疾书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寂静深夜里唯一的节奏。
他正用文字和思考,与那尚未降临却已知晓的“患”赛跑,为了心中那份无法磨灭的伤痛记忆,更为了这片土地上无数个可能被改变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