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44 章 定级与安排(1)

面试结束后,负责人事的大楼没恢复往日平静。干部一局和二局的办公区里,电话铃声比平时密得多。

走廊里工作人员说话都放轻了声音,空气里透着股说不出的紧张。

一局局长赵明德刚放下发烫的话筒,内线电话又响了。他揉了揉太阳穴,无奈接起:“喂?”

“老赵,是我,财政部老钱!”电话那头声音急又恳切,“跟你透个底,我们预算司现在缺人缺得厉害!

好几个重点项目压着,就需要懂经济、有宏观眼光的年轻人,特别是高学历、专业扎实的好苗子”

几乎同时,隔壁二局局长周海涛也接到了类似的电话。最高法、发改委、科技部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核心意思都差不多:部门核心岗位急需“专业素养硬”“有战略脑子”的人才。

两位局长放下电话,脸上都带着倦意。这些来电的分量,他们心里清楚。对方话说得客气,但“要人”的意思明明白白。而他们嘴里那些“高学历”“专业”“顶尖苗子”,指的是谁,两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李毅飞的档案摘要就摆在他们案头。市中考状元、省高考状元的名头已经够亮眼了;

更让人惊的是,他在燕京大学这所顶尖学府,只用四年就拿了经济学、法学、医学三个硬核博士学位!

这份学术履历,放哪儿都拔尖,在求才若渴的中央部委眼里,价值不用多说。

“老周,”赵明德往椅背上一靠,声音有点哑,“这样的人,哪个部门不想要?我都想把他留在部里好好带带。可手心手背都是肉,难办啊。”他苦笑一声。

周海涛点头认同:“谁说不是呢?但决定权不在咱们这儿。咱们就是个协调的。”他指了指又响起来的电话,一脸无奈。两人都明白,李毅飞的去向,已经超出他们的权限,必须往上汇报。

这份“难题”很快摆到了更高层领导面前。想起面试时观察室里那些全程盯着、频频点头的重量级人物,主管领导也觉得棘手。

李毅飞的能力太“百搭”:经济学底子厚,对重大问题嗅觉敏锐,适合发改委、财政部;有法学背景,对公检法系统来说是好苗子;医学背景和相关成绩,也让科技部、卫健委舍不得放。选择太多,反倒难下决心。

部务会议上,气氛严肃。这批中央选调生的定岗问题,尤其是李毅飞的,成了讨论焦点。各方意见一时没统一。

这时,干部一局的负责人提了个建议:“各位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