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155 章 意见一致(1)

一个多月,车轮碾过了阳兴县大半的土地。

李毅飞感觉自己像一头扎进了冰窟窿,浑身都透着凉气。

调研笔记本早已写得密密麻麻,这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太多触目惊心的景象:

海洋重工那死气沉沉的车间依旧盘踞在记忆里。

刘海虽然在他的高压命令下,勉强组织起了技术练兵,新设备也象征性地动了起来,但工人们眼神深处那层根深蒂固的麻木和“混日子”的惯性,并未彻底消散。

整个厂子像一架锈蚀严重、强行启动的破旧机器,每一步都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随时可能再次熄火。

财务兜底资金的审计报告初稿已经压在李毅飞案头,那些模糊不清、指向不明的开支项,如同黑暗中窥伺的眼睛,让他心头警铃大作。

深海造船厂表面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下,缪俊杰那瞬间惨白的脸色和急于辩解的神情,如同烙印。

李毅飞私下安排秘书张浦,利用其环保专业背景和局内人脉,不动声色地收集船厂周边水质、土壤的初步样本(当然,是极其谨慎的)。

反馈回来的零星信息,都隐隐指向污水处理环节可能存在“猫腻”。

而缪俊杰抱怨的本地配套产业链断裂,更是阳兴工业衰败的缩影——没有健康的下游支撑,龙头也舞不起来。

其他几家老牌纺织厂设备老化得如同古董,产品积压如山,工人工资拖欠严重;

一家曾经的明星化工厂,浓烟虽然有所收敛,但空气中残留的刺鼻气味和周边农田里泛黄的庄稼,无声地控诉着历史遗留的污染创伤。

更普遍的是,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办事难!”跑不完的衙门,盖不完的公章,说不清的流程,还有那应运而生的“黄牛”产业链。

一个想扩大生产的小老板苦笑着告诉李毅飞:“李县长,不怕您笑话,我办个扩建环评,跑了三个月,最后还是花了两千块找‘熟人’才搞定。

时间成本?伤不起啊!”

唯一能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舒缓一点的,是阳兴县四通八达、保养良好的路网。

柏油路面平整开阔,标线清晰,在阳光下泛着光。

这算是前任班子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真正惠及长远的“遗产”。

“至少,想把外面的凤凰引进来,窝巢的门槛是修平了。”李毅飞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自嘲地想。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