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155 章 意见一致(2)

这大概是他这一个月焦头烂额中,唯一能聊以慰藉的“好消息”,让他少了一桩“要想富先修路”的头疼事。

但路通了,人却未必愿意进来。营商环境,才是扼住阳兴喉咙的那只无形之手!

县政务服务中心,那个本应代表政府形象提升服务效率的窗口,在李毅飞几次暗访中,看到的却是令人心寒的景象: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办事窗口不少,真正高效运转的却寥寥无几。

办事群众排着长队,脸上写满焦灼与无奈。工作人员或面无表情地敲着键盘,或三三两两低声闲聊。

角落里,几个眼神飘忽的“热心人”低声招揽着生意:“办证?加急?找我,包过!”——这便是滋生在低效土壤上的“黄牛”。

李毅飞亲眼看到一个外地客商,因为一项并不复杂的备案手续,被几个窗口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气得拂袖而去,丢下一句:“这地方,神仙来了也难做买卖!”

这一幕幕,像冰冷的钢针,扎在李毅飞的心上,也最终凝聚成他破局的决心:万事开头难,但再难,也得有人去劈开这第一刀!否则,阳兴永远在死水里打转!

李毅飞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两天。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他浑然不觉。

桌上是堆积如山的调研笔记、数据报表、企业反馈。

他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将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分析、提炼。

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声响,屏幕上逐渐形成一份名为阳兴县现状剖析与发展振兴初步行动计划的文档。

这份计划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刀刀见血的问题剖析和清晰可行的破局路径:

1.刀刃向内,重塑营商环境:以政务服务中心为突破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限时办结”改革,建立“好差评”制度,引入第三方暗访评估,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黄牛”乱象开刀!

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从“管理者”彻底扭转为“服务员”。

2.激活存量,精准靶向招商:摒弃过去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的思路。

结合阳兴现有产业基础(如深海造船厂的配套需求、纺织厂可能的转型方向),瞄准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精准对接小而精、专而强的配套企业,实现“链式”发展,以点带面。

3.直面沉疴,推动国企改革:对海洋重工等“老大难”国企,明确问题核心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