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边堡疑云(3)

比狱卒的棉甲更高级,护住胸背肩),边缘磨损。腰间挎一柄带鞘的明制柳叶腰刀,刀鞘硬木包铜,刀柄缠磨损皮绳。

脸,黝黑粗糙如砂石。脸颊瘦削,颧骨突出。一道寸许长的暗红疤痕,狰狞地斜贯左眉骨,为冷峻面容平添戾气煞气。眼神锐利如鹰隼,带着常年刀口舔血的冰冷审视,扫过牢房,如刮骨钢刀,让赵铁柱遍体生寒。

男人停在牢门前,目光如实质落在赵铁柱身上。身后士兵立刻上前,哗啦打开大铁锁。

“拖出来。”男人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如砾石摩擦,带着浓重西北腔,命令不容置疑。

士兵如狼似虎冲入,粗暴地将赵铁柱拖起!双臂剧痛让他闷哼。

他被拖到通道中央,站在男人面前。士兵左右按住肩膀,动弹不得。

男人背手,绕着赵铁柱缓缓踱步,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他全身,最终落在他脸上那双不屈的眼睛上。

“名姓?籍贯?”男人冷冷发问,依旧是难懂的方言。明朝的官方语言是金陵话,吴侬软语最是难懂,更何况是叽叽呱呱的南京话,又带着古腔古调,以及和现代语音发音的不同,更是听不懂了。

赵铁柱茫然。

男人皱眉,不耐。旁边士兵立刻递上一块打磨光滑的方形木牍和一根削尖的炭条。

男人接过,锐目如电,换了个问题:“何方人氏?缘何擅闯我西宁卫防区?可是北虏(指蒙古)奸细?抑或山中贼寇?”他边说,边用炭笔在木牍上快速写下几个繁体大字:名?籍?何来?虏探?山匪?

炭迹清晰!是汉字!繁体字!

赵铁柱心脏狂跳!他初中毕业,常查字典,繁体字也认得不少。看到熟悉的文字,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他挣扎着,用嘶哑的声音急促喊道:“我识字!我能写!”

男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审视更甚。他示意士兵松开一点按着赵铁柱肩膀的手,将木牍和炭条递给了赵铁柱。

赵铁柱双手反绑,只能艰难地用被捆住的手指,极其别扭地夹住炭条。他强忍手臂的麻木刺痛,弓着腰,凑近木牍,用尽力气,歪歪扭扭地写下:赵铁柱。护林员。迷路。非奸非匪。寻漠河乡。

字迹潦草,但意思清晰。他特意在“护林员”三字上加重了力道,又补充:求水食。

男人接过木牍,凑近昏暗光线,仔细辨认着炭迹。锐利的目光在“漠河乡”上停留片刻,眉头紧锁,显然从未听闻此地名。看到“护林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