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石林公园彝族飘(一)(3)

看我们。”

祭山归来时,我在石缝里发现了个铜制的小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半张照片——正是爷爷和阿依合影的另一半。照片背面写着日期:1983年2月。爷爷当年下山后,应该是回过这里的。

“可能是阿依奶奶故意藏的,”阿果捧着盒子,眼眶红红的,“她怕自己忍不住去找他。”

火把节当天,整个村子被火焰点亮。男女老少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在石峰间穿梭。火光把每个人的脸映得通红,大三弦的声音震得石缝里的虫豸都在叫。阿依奶奶坐在火塘边,银发在火光里闪着银光。她拉着我的手,掌心温暖而粗糙。

“孩子,”她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彝腔,“你爷爷当年走时,说要去山外治病。他有肺病,总咳血。”

我这才知道,爷爷不是失约,是被病痛困住了。笔记本里那些断断续续的记录,或许是他病中最后的念想。

“他画的石笋,是我们撒尼人的‘生命柱’,”阿依奶奶望着窗外跳动的火光,“三个石笋,代表过去、现在、将来。他说,只要石峰不倒,约定就不算数。”

火把节的高潮在子夜。全村人涌向乃古石林的中心——那三座相连的石笋下。火光把石笋照得如同燃烧的巨烛,阿爸和几个老人开始吹奏长号,声音苍凉如远古的呼唤。

阿依奶奶颤巍巍地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爷爷当年送她的钢笔,笔帽上刻着个“砚”字。“我等了他一辈子,”她把钢笔放在石笋下,“现在,该让石头替我们记着了。”

我想起背包里的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借着跳动的火光,我发现那幅石笋画的背面,藏着爷爷用彝文写的小字。阿果帮我翻译:“若我归不去,让后代替我赴约。”

原来爷爷早就预料到了结局。他把约定托付给了时光,托付给了血脉相传的我们。

人群散去后,我和阿果坐在石笋下。火把的余烬在风里明明灭灭,远处传来零星的歌声。阿果捡起块碎石,在石笋上刻下我的名字,又刻下她的。两个名字挨在一起,像依偎在石缝里的草。

“撒尼人说,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会跟着山一起老,”她抬头看我,眼睛亮得像星子,“你还会来吗?”

我望着三座高耸的石笋,它们在夜色里沉默如谜。爷爷的诺言,阿依奶奶的等待,阿果的期盼,都被这片石林温柔地接住了。

“明年火把节,”我把笔记本放在石笋下,和那支钢笔并排,“我带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