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带着山魈群快速走出溶洞。刚到溶洞外的乱石滩,就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几块巨石滚落,砸在树林里,发出“轰隆”的巨响。岩龙指着山坡上的裂痕,脸色凝重:“你看,那些裂痕是新的。最近雨水太多,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把岩层泡软了,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拿出手机,打开之前下载的文山地质资料——上面显示,老林沟所在的区域属于地质不稳定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溶洞坍塌事件。“如果继续这样震动,溶洞很可能会塌。”我看着岩龙,“我们得想办法让山魈离开这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可山魈们似乎不愿意离开。当我们试图引导它们往老林沟外围走时,山魈首领却固执地停在原地,回头盯着溶洞的方向,嘴里发出低沉的叫声。岩龙叹了口气:“它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把溶洞当成了家,肯定不愿意轻易离开。而且,老林沟外围没有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到处都是农田和村寨。”
当天下午,我们返回莲花塘镇,找到寨里的老族长。老族长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耳朵有些背,但精神很好,听到我们说老林沟的溶洞可能会坍塌,立刻从藤椅上坐起来:“你们说的是真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说老林沟的溶洞是‘地脉之眼’,要是塌了,整个莲花塘镇都可能遭殃。”
“地脉之眼?”我好奇地问。老族长拄着拐杖,慢慢走到神龛前,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东西:“这是我们壮族的地脉记,里面记载着老林沟的溶洞连通着地下暗河,暗河是文山的‘地脉’,要是溶洞塌了,暗河堵塞,很可能会引发洪水。”
我打开地脉记,里面是用壮文写的古老文字,岩龙在一旁逐句翻译:“‘老林沟洞,通地脉之水,水通则地安,水堵则地危’”原来,溶洞不仅是山魈的家园,还维系着整个区域的地质稳定。如果溶洞坍塌,不仅山魈会失去家园,莲花塘镇也可能面临洪水威胁。
“必须尽快想办法加固溶洞。”我立刻说道,“我们可以联系地质部门,请求专业支援。”可老族长摇了摇头:“不行,老林沟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且祭祀遗址是我们壮族的圣物,不能让外人随便进来,万一破坏了遗址怎么办?”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阿珠突然跑进来:“不好了!寨里的水井水位突然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一半了!”我们赶紧跟着阿珠跑到寨里的水井边,只见水井里的水位确实比平时低了不少,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泥沙。“是地下水位在变化。”岩龙蹲在井边,捞起一把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