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石室内待了整整一天,仔细记录着岩画和石碑上的信息。夕阳西下时,我们才离开石室,回到溶洞。受伤的幼崽已经能慢慢走路了,其他山魈围过来,和它一起玩耍,溶洞里充满了欢快的叫声。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两千多年来,山魈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山林,守护着先民留下的秘密,而现在,我们也成了这份守护的一员。
当晚,我在录音笔里写下了新的记录:“2015年6月19日,老林沟溶洞。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祭祀遗址和岩画,揭开了山魈与当地先民的共生历史。原来,山魈不仅是这片山林的生灵,更是千年的守护者。未来,我们不仅要保护山魈,还要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让这段千年羁绊继续传承下去。”
夜深了,溶洞里很安静,只有山魈们均匀的呼吸声和火塘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我看着岩画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和岩龙一起,守护好老林沟,守护好山魈,守护好这段跨越千年的秘密。而我知道,这场关于守护与探索的冒险,还有更多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发现祭祀遗址后的第五天,我和岩龙几乎每天都泡在老林沟的溶洞里。白天,我们用相机记录石室里的岩画与石碑,试图解读那些模糊的文字;傍晚,就坐在地下湖泊边,看着山魈们嬉戏打闹——受伤的幼崽已经能灵活地攀爬树枝,山魈首领也常常会将最饱满的冷饭团野果推到我面前,像是在分享珍贵的食物。
这天清晨,我正蹲在石碑前,用软毛刷清理上面的灰尘,突然感觉到脚下的地面轻轻震动了一下。起初我以为是山魈跑过引起的震动,可没过几秒,又一阵更明显的震动传来,石室墙壁上的石屑簌簌往下掉,落在我的肩膀上。“岩龙,你感觉到了吗?”我抬头喊道。
岩龙正站在地下湖泊边打水,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回头:“怎么了?”他的话刚说完,第三次震动袭来,这次的震动比前两次更强烈,石室中央的石台都微微晃动了一下,青铜容器里的黑粉末洒出一小半。山魈们也察觉到了异常,纷纷从溶洞各处跑过来,围在我们身边,发出不安的“呜呜”声。
“是地震?”我站起身,扶住摇晃的石台。岩龙皱着眉,走到溶洞入口处,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不像普通的地震,更像是地下岩层在移动。”他的话让我心里一紧——文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众多,岩层移动很可能导致溶洞坍塌,而这里不仅是山魈的家园,还是珍贵的祭祀遗址。
我们不敢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