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西双版纳遇傣族飘(二)(2)

版纳就像一位老朋友,无论走多久,回来时依旧温暖。

第二天一早,岩罕就骑着电动车来接我去曼掌村。车子驶过田埂时,我看到去年插过秧的水田如今长满了金黄的稻谷,几位傣家妇女正在田里收割,镰刀“唰唰”地响,偶尔传来几声欢快的傣歌。“今年收成好,再过几天就能打谷子了。”岩罕笑着说,语气里满是喜悦。

到曼掌村时,村口的古榕树下多了一个“傣药义诊点”,几位穿着傣装的医生正在给老人把脉。“这是村里新办的,”岩罕指着一位戴银镯的阿姨说,“那是玉腊医生,我们傣家的‘药仙子’,会用雨林里的草药治很多病。”我走过去,看到义诊点的桌子上摆着各种草药:有叶子像手掌的“接骨草”,有开着紫色小花的“止血藤”,还有长得像小葫芦的“健胃果”。“这些都是从雨林里采的,”玉腊医生递给我一片叶子,“这是‘薄荷草’,泡水喝能清热解暑,你们北方人夏天喝正好。”

跟着玉腊医生逛村里的傣药园时,她给我讲了很多傣药知识:“我们傣家看病,讲究‘天人合一’,雨林里的草、树、花,只要用得对,都是治病的药。以前我奶奶就是傣医,我从小跟着她在雨林里认草药,现在也想把这手艺传下去。”药园里种满了各种草药,有的挂着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傣文和中文名字,方便游客认识。玉腊医生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学傣药了,有的还去城里的医学院进修,想让傣药被更多人知道。

下午,村里的“傣戏排练”开始了。戏台搭在村中心的广场上,用竹子和芭蕉叶搭建,戏台两侧挂着红色的傣锦,上面绣着“傣戏传承”四个大字。演员们穿着鲜艳的傣戏服,有的扮成“孔雀公主”,有的扮成“傣族王子”,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岩罕说,傣戏讲的是“孔雀公主与王子”的故事,是傣家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

排练开始时,锣鼓声“咚咚锵”地响,演员们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上戏台,手里拿着彩扇,嘴里唱着傣语台词。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里,能感受到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扮演“孔雀公主”的是村里的小姑娘玉罕,她穿着白色的戏服,裙摆上绣着孔雀羽毛,跳起来时像一只真正的孔雀在开屏。“玉罕练了半年了,”岩罕笑着说,“她从小就喜欢傣戏,说要当傣戏的‘接班人’。”

排练间隙,玉罕跑过来跟我聊天,手里还拿着一把彩扇。“你看,这扇子是我妈妈帮我绣的,上面的孔雀是我画的。”她翻开扇子,扇面上的孔雀栩栩如生,眼睛用黑色的丝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