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西双版纳遇傣族飘(三)(2)

过来,“村里新开了傣陶工坊,玉光师傅要教我们做傣陶。”

沿着青石板路往村西走,雨丝打在凤尾竹的叶片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香。不一会儿,一座红土坯搭建的院子出现在眼前,院门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傣汉双语写着“曼掌傣陶工坊”。推开木门,只见院子里摆满了形态各异的傣陶:有圆鼓鼓的陶罐,有尖底的水壶,还有刻着孔雀图案的陶盘,阳光透过雨帘洒在陶器上,红棕色的陶土泛着温润的光。

“来啦!”一位穿着灰色傣装的老人从工坊里走出来,手里还沾着湿泥土,他就是玉光师傅。据说玉光师傅祖上三代都是傣陶艺人,他从八岁就跟着父亲学做陶,如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手艺。“傣陶是我们傣家的老手艺,以前家家户户都用傣陶做饭、装水,”玉光师傅领着我们走进工坊,里面摆着几个土窑和陶轮,“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塑料、玻璃的东西,学傣陶的人少了,我开这个工坊,就是想把这手艺传下去。”

开始做傣陶前,玉光师傅先教我们和泥。“傣陶用的是村后山上的红土,要加适量的水,揉到不粘手、有韧性才行。”他拿起一块红土,双手快速揉搓,泥土在他掌心渐渐变得光滑柔软。我学着他的样子揉泥,可刚一用力,泥土就裂开了缝,引得大家都笑起来。“别急,慢慢来,”玉光师傅走过来,握着我的手一起揉,“做傣陶要沉下心,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泥土。”

坐在陶轮前,我心里既紧张又期待。玉光师傅打开陶轮的开关,轮盘缓缓转动起来。他把一块湿泥放在轮盘中央,双手轻轻按住泥块,随着轮盘转动,泥块渐渐向上凸起,变成了一个圆柱形。“先定形,再慢慢拉坯。”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泥柱顶部按压,很快,一个陶罐的雏形就出现了。

轮到我时,双手刚碰到转动的泥块,就觉得手不听使唤,泥块要么歪向一边,要么直接塌下来。“别怕,手指要稳,力度要均匀。”岩罕在旁边给我打气。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姿势,双手轻轻扶住泥块,随着轮盘的节奏慢慢向上拉。不知试了多少次,终于做出了一个小小的陶罐,虽然歪歪扭扭,却让我格外有成就感。

玉光师傅看着我的“作品”,笑着说:“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傣陶讲究‘自然天成’,不一定要多规整,有自己的味道才好。”他拿起刻刀,在陶罐上轻轻刻了一朵缅桂花,“这是我们傣家的吉祥花,刻在上面,陶罐就有了灵气。”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去傣陶工坊。跟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