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边境公司痴情飘(一)(5)

午卸建材时,河对岸传来一阵呼喊。王叔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说:“是缅甸那边的村民,他们的孩子生病了,想借点药。”老周从卡车里拿出公司准备的急救箱,跟着王叔走到河边的浅滩。河对岸的村民背着孩子,蹚着齐膝的河水过来,孩子脸色苍白,呼吸急促。老周拿出退烧药和止咳糖浆,仔细交代用法,又塞给村民几包压缩饼干。村民连连道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中国朋友,好人!”

夕阳西下时,我们站在界河边,看着河水泛着金光。王叔指着河中央的界桩:“那是1986年立的界桩,每年雨季都会被淹,我和老周都会去清理上面的淤泥,让‘中国’两个字一直清晰。”我看着那根半露在水中的界桩,突然明白“痴情飘”的“痴情”不仅是对运输事业的坚守,更是对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情谊的守护。

初秋时节,公司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将一批医疗物资运往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口岸,支援当地的边境卫生院。出发前,李姐反复叮嘱:“高原反应很厉害,你们一定要慢慢走,别着急。”老周特意给卡车做了全面检查,还准备了氧气瓶、抗高原反应的药物,甚至买了两袋葡萄糖粉:“到了高原,喝这个能补充体力。”

卡车驶离云南,进入新疆境内后,景色渐渐变得壮阔。原本的雨林变成了戈壁滩,远处的雪山像银色的屏障,直插云霄。我看着窗外的景色,忍不住感叹:“原来边境还有这样的地方。”老周笑着说:“边境线长着呢,有雨林、有河流、有高原,每一段都不一样,但每一段都需要有人守着。”

进入帕米尔高原后,空气越来越稀薄。我开始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头晕、胸闷,老周立刻停车,让我吸了会儿氧气,又冲了杯葡萄糖水:“别急,我们每天只走两百公里,慢慢适应。”晚上我们住在高原上的兵站,战士们热情地招待我们,给我们端来热腾腾的羊肉汤。兵站的张站长说:“这里海拔四千多米,冬天最低温度能到零下四十度,你们运输物资太不容易了。”我看着战士们冻得通红的脸颊,突然觉得自己的这点不适根本不算什么。

几天后,我们终于抵达红其拉甫口岸。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口岸的联检大楼建在雪山脚下,五星红旗在寒风中飘扬。卸货时,一群牦牛从远处走来,牧民穿着传统的塔吉克族服饰,骑着马跟在后面。“那是当地的牧民,”老周指着他们,“他们世代生活在高原,经常帮我们运输物资,有时候大雪封山,卡车开不过来,就靠牦牛驮。”

一位名叫库尔曼的塔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