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虹桥胶鞋厂红裙白鞋飘(二)(2)

着那些熟悉的裁剪刀和样板,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姐妹们的欢声笑语。

最后的生产任务是一批出口到非洲的胶鞋。厂里决定让老工人来完成这批订单,作为对胶鞋生产历史的告别。李红梅主动请缨,重新回到了成型车间。大家默契地没有多说什么,但工作起来却格外认真,仿佛要把几十年的经验都倾注在这最后一批产品上。王丽在鞋舌上绣了小小的中国结图案,说要让非洲朋友知道这是中国制造的。

生产间隙,大家开始整理个人物品。更衣室里,有人翻出了珍藏多年的奖状和照片,回忆起当年的辉煌岁月。张丽芬找出了第一双厂里生产的白胶鞋,鞋底已经磨平,但她依然舍不得扔。“你看这做工,多扎实,“她对李红梅说,“现在的鞋子样式多了,但论耐用还是比不上这个。“李红梅点点头,心里却明白,时代在变,人们的需求也在变,胶鞋的黄金时代确实过去了。

厂里决定举办一个小型的告别仪式。那天,女工们特意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许多人选择了红色的裙子,仿佛要最后一次在厂区绽放。李红梅穿的还是当年张丽芬帮她选的那条的确良红裙,虽然有些旧了,但在阳光下依然鲜艳。男工们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人还系上了久违的领带。

仪式很简单,厂长讲话后,大家一起参观了厂里的“胶鞋博物馆“——这是工人们自发整理的一个角落,陈列着不同年代的胶鞋样品、生产工具和老照片。从最早的解放鞋到后来的旅游鞋,从手工制作的样品到机械化生产的成品,每一双鞋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李红梅看到自己设计的那款儿童胶鞋也在其中,眼眶不禁湿润了。

告别仪式后,大家在厂区合影留念。有人提议重现当年下班的场景,于是女工们穿着红裙白鞋,排着队走出厂门,就像过去无数个傍晚一样。只是这一次,她们走得很慢,不时回头看看熟悉的厂房和烟囱。摄影师按下快门,将这一幕永远定格——红色的裙摆在秋风中飘动,白色的胶鞋踩在落叶上,身后是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工厂。

转产工作在2003年稳步推进。车间里的机器被陆续拆除,有的卖给了其他工厂,有的则被博物馆收藏。李红梅负责整理技术资料,将几十年的生产工艺、配方和图纸分类归档。这项工作让她有机会重新审视胶鞋生产的历史,也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做的每一双鞋,都凝结着这么多智慧和汗水,“她感慨地说。

部分工人被安排到新成立的仓储公司工作,李红梅就是其中之一。她穿上了新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