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5章 因祸得福,考场即舞台(4)

仅是治水,

而是涉及农耕、民政的方略了!

将治水与民生经济相结合,

眼光长远!

尤其是“植被固土”之说,

虽古籍有零星记载,

但从未有人如此明确地将其提升到“治本之策”的高度!

此子见识,竟如此广博?

这些想法他从何而来?

难道真是天授?

苏惟瑾越写越快,

字迹虽因匆忙稍显潦草,

却力透纸背,一股磅礴的气势透过纸面散发出来!

“人者,统筹不力,各自为政乃大忌也!

学生以为,治水如治军,须号令统一,系统筹划!

当设一总管水利之职,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

统一调度民力物资。

枯水期疏浚河道,加固险工;

汛期则依据水则预警,分段巡查,

物资预储于关键节点。

何处该疏,何处该堵,何处该分洪泄流,

须有全局之谋,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此所谓‘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江河之上’!”

“系统筹划”?

“全局之谋”?

周大人只觉得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这已非简单的书生之见,

这简直是在阐述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哲学!

将工程管理与军事指挥相比拟,

强调统筹与规划的重要性,

这眼光、这气魄,

哪里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书童?

便是朝中久任实务的官员,

也未必有如此清晰的思路!

最后,苏惟瑾笔锋收拢,

回归现实,

提出了几条极具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如何组织民夫、

如何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材料加固河堤、

甚至如何利用冬季农闲开展水利工程,

并粗略估算了所需钱粮人工,

虽然数据粗略,却显得异常真实可信。

“综上,治水之道,

在于循天时、改地利、聚人和,

三者缺一不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