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九年(1940)六月的宜昌,笼罩在绵绵的梅雨中。这座长江沿岸的重镇,虽未直接遭受战火,却处处可见战争的痕迹。满街的伤兵、匆忙的军官、以及从沦陷区逃来的难民,构成了一幅战时的浮世绘。
谢文渊站在运输舰的甲板上,望着渐渐清晰的宜昌码头。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流淌,将军装浸成深灰色。在他身后,游击第五旅的将士们挤在船舷边,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他们将要休整的城市。
“旅座,码头到了。“程启明的声音带着疲惫,“战区司令部已经安排了驻地,在城东的旧英国领事馆。“
运输舰缓缓靠岸。跳板刚刚搭好,一群穿着黑色制服的特务就出现在码头上。为首的是个面色阴沉的中年人,他径直走向谢文渊,出示了证件。
“谢旅长,鄙人军统鄂西站站长徐远帆。“他的声音如同这阴雨天一般冰冷,“奉上峰命令,请贵部配合调查。“
谢文渊面色不变:“徐站长要调查什么?“
“贵部在宣昌期间,有多份作战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徐远帆的目光扫过正在下船的士兵,“特别是关于伤亡数字和弹药消耗。“
便在这时,一队宪兵出现在码头入口处。为首的军官大步走来,向谢文渊敬礼:“第六战区宪兵司令部参谋主任王振邦,奉陈长官之命,前来迎接谢旅长。“
徐远帆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王参谋,这是军统在办案。“
王振邦不卑不亢地回道:“徐站长,谢旅长是陈长官亲自点名要见的人。有什么问题,不妨等见过陈长官再说。“
谢文渊冷眼旁观着这场暗斗,心中已然明了。他转身对程启明说:“安排部队前往驻地,注意军容军纪。“
旧英国领事馆坐落在宜昌城东的山坡上,红砖砌成的建筑在雨中显得格外肃穆。这里虽然远离前线,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门口增设了岗哨,院子里停着几辆黑色轿车,显然是大人物的座驾。
谢文渊刚刚安顿下来,王振邦就去而复返:“谢旅长,陈长官现在就要见您。“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设在原宜昌府衙内。穿过层层岗哨,谢文渊被引到一间古朴的办公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
“报告司令长官,游击第五旅旅长谢文渊奉命来到!“
陈诚缓缓转身。这位以治军严厉著称的将军,此刻脸上却带着几分疲惫。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