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春寒料峭(1)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三月的太行山,残雪未消。谢文渊站在新坟前,将一束刚发芽的野草轻轻放在坟头。这里是利剑分队烈士陵园,新添的二十一座坟茔在初春的寒风中格外刺眼。

“科长,总部急电。“通讯员的声音带着哽咽,“要求我们立即统计伤亡情况。“

谢文渊没有回头,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新立的木牌上。每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今都化作了冰冷的符号。

回到指挥所,窑洞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氛。老周正在清点剩余的武器,赵铁柱包扎着胳膊上的伤口,其他干部也都面带悲戚。

“统计出来了吗?“谢文渊的声音沙哑。

老周递过一份名单:“利剑分队阵亡二十一人,重伤九人,轻伤...几乎人人带伤。群众伤亡四百三十七人,其中儿童八十九人。“

每个数字都像重锤击打在每个人心上。窑洞里死一般寂静,只有炭火盆里偶尔迸出的火星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装备呢?“

“步枪还剩四十二支,子弹不到两千发。轻机枪只剩一挺,炮弹...全打光了。“

谢文渊闭上眼睛。利剑分队,这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精锐,如今已是元气大伤。

“科长,“赵铁柱突然开口,“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对!要给死去的弟兄们报仇!“几个干部激动地附和。

谢文渊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众人:“报仇?拿什么报?用弟兄们剩下的这点血本吗?“

众人沉默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重整旗鼓。“谢文渊站起身,“传我命令:立即转移驻地,所有人员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但在谢文渊的坚持下,还是执行了。

新的驻地在更深的山里,条件更加艰苦。所谓的营房就是几个天然山洞,连床铺都没有,战士们只能睡在铺了干草的地上。

转移后的第一晚,谢文渊辗转难眠。他走出山洞,看见赵铁柱独自坐在崖边,对着月光擦拭一把刺刀。

“睡不着?“

赵铁柱吓了一跳,连忙起身:“科长...“

谢文渊在他身边坐下,拿起那把刺刀。刀身上满是缺口,显然经历过惨烈的搏杀。

“这是大山的刀。“赵铁柱低声说,“他临走前塞给我的,说...说让我替他多杀几个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