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有二万多人,而茶陵县有六十万人口,桃坑乡人是茶陵县少数人中的少数。
少数人嘛,自然就处于劣势,再加上桃坑人住在山上,居住环境恶劣,经济条件差,以前很多桃坑人是吃不饱,穿不暖的。
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往往决定了其社会地位。
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有发言权。
同理,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会影响大家的认知和看法。
就像长沙人。
长沙人很好,99.999999%的长沙人非常好。
一些不好的长沙人也是很好的,只是嘴巴上有点妈妈的,让人很不舒服。
比如"乡里宝",或者"乡里别"。
他们称外地人为"乡里宝",或者"乡里别"。
无论你是哪里人,哪怕你生活在株州市这样的城市里,只要你不是长沙人,一律是乡里宝。
这个宝可不是好宝哦。
是呆头呆脑,宝里宝气,缺少见识那种。
茶陵人面对桃坑人也有这种看法,认为桃坑人也是乡里宝。
他们称桃坑人为"山里人",或者"山里牯"。
山里人是比较客气的称呼,像认识我的人,见面时会说你是山里人。
带点客气。
不认识的桃坑人一般称"山里牯"。
牯是公牛的意思,也就是说,桃坑人是山里的公牛。
不论那种称呼,其实都有轻视,看不起的味道。
当然,不是说茶陵人不好,99.9999999%的茶陵人都是好人。
不好的茶陵人也是好人。
他们之所以像长沙人那样轻视乡下人,是有历史渊源的。
其实,历史上的桃坑人就不是茶陵人。
那么,他们是哪里人?
他们自己也有点说不清。
有的人说是北方人。
有的人说是南方人。
到底是哪里?
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
桃坑乡的历史是没有文字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清不白的历史,但可以肯定他们不是茶陵人。
他们是外乡人。
很多很多年前,桃坑的祖先是外乡迁徙到了桃坑乡。
当时的桃坑乡是原始森林,渺无人烟,所以他们就定居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