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势。
明知严世蕃在太原任职,功劳一项项往吏部报,所作所为一眼假,但他从未在这些事情上刁难。
毕竟身为首辅之子,能去地方任职,升官的功绩哪怕有些水分,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水至清则无鱼,抓住这点不放,未免有失身份。
可现在严世蕃回京后,竟然真的依仗这些功绩,胡作非为起来。
明明是兵部主事,行迹却遍布六部,背后跟着一群跟班,莫敢不从。
关键是强行索要河套的种种奏疏,大肆宣扬自己在山西的功劳也就罢了,他还在京师为非作歹,看到大商铺就往里面钻,然后断定背后与鞑子有勾结,要封禁查处。
大商铺都傻了。
首辅的儿子穷疯了?
后来发现,还真是
京师的商铺、运河的商船乃至北直隶的良田,凡是被严世蕃看中的,就没有放过的。
关键在于,能在京师开办这些的,哪家背后没有过硬的靠山,谁敢欺辱?
偏偏首辅之子敢。
甚至针对的就是背后的人,强占了商铺货船地契后,还在大肆索贿。
稍有不顺,就扣上大罪,驱使豪仆鞭挞守卫,甚至借锦衣卫之手查处货仓。
自从当年锦衣卫协助严嵩兴大狱后,虽然事后受到了天子的责骂,可陛下只是骂骂,抄家的好处却实实在在地落入囊中。
不少锦衣卫中层都心动了,巴结严嵩不成,严世蕃回京后,可不就是最好的结交目标?
如此种种。
寻常官员但凡做了一件,都够贬去海南的了。
可严世蕃有严嵩庇护,三法司战战兢兢,竟是不敢劝阻,六科给事中接连出面,竟也于事无补。
由此更是肆无忌惮。
渐渐的已有了小阁老之称。
夏言愤怒的也是这点。
他是六科给事中出身,上位后也安插了人手。
若是弹劾不了严世蕃的种种恶行,那他的威望也将遭到重创。
谁还在乎这位内阁次辅?
到时候还真被严世蕃这小阁老压在头上了。
“夏公!”
今日严嵩早早放衙了,夏言也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正在发怒,熟悉的声音传入。
他看向门口,发现来者正是刑部右侍郎郑晓,自己在六部堂官里,为数不多的坚定支持者,赶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