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安宁公园唱歌飘(5)

区。住在三楼的陈女士打开门,眼圈还红着:“不是我不近人情,我家孩子今年高考,每天复习到半夜,早晨想补个觉都难。”她指着窗台的耳塞,“这玩意儿都用坏三副了。”

队员们听得心里发酸。张大妈掏出袋刚蒸的槐花糕:“妹子你尝尝,咱以后改在下午三点排练,那会儿孩子上学,不耽误你休息。”

回来的路上,李大姐提议:“要不咱们把电子琴换成手风琴?音量能控制,还带点复古味儿。”林溪立刻接话:“我认识乐器行的老师,能租到二手的,每天只要二十块。”

难题解决的那天,大家特意给陈女士的孩子送去了几本高考复习资料。陈女士站在阳台往下看,见歌唱队的老人们围着台手风琴排练,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们银白的头发上,像撒了层碎金。

音乐厅演出那天,后台挤满了穿演出服的专业团队。安宁歌唱队的成员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和碎花裙,显得有些局促。林溪却格外骄傲,给每个人别上她连夜绣的梅花胸针:“咱们的歌声里有生活的味道,这是任何专业技巧都代替不了的。”

轮到他们上场时,台下突然响起一阵轻笑——王大爷的二胡弦轴松了,刚拉两句就跑了调。他索性放下二胡,清了清嗓子:“这曲子是我插队时跟老乡学的,当年没琴,就用树枝敲着石头唱。”

没有伴奏,三十多号人跟着王大爷的节奏轻轻哼唱。从陕北的黄土高坡到江南的烟雨小巷,从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校园的琅琅书声,不同的人生阅历在歌声里交织。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的掌声比任何一次都要热烈。

演出结束后,一位戴金丝眼镜的老先生拦住他们。他是市文化馆的馆长,手里捏着张泛黄的乐谱:“这是1958年全市群众歌咏比赛的获奖名单,我父亲当年就是在安宁公园领的奖。”他指着名单上的名字,“你们现在排练的位置,正好是当年搭舞台的地方。”

那天晚上,歌唱队在公园摆了桌庆功宴。没有好酒好菜,只有各家带来的家常菜:李大姐的酱肘子,张大妈的凉拌木耳,林溪买的冰镇汽水。王大爷喝多了,红着眼圈说:“我这辈子没干过啥大事,就这嗓子还算争气,能让大家伙儿乐呵乐呵。”

夏夜的风带着荷花的清香,手风琴又拉了起来。这次没人看谱子,也没人讲究声部,连路过的流浪汉都坐在台阶上跟着哼。月光洒在每个人脸上,那些被岁月刻下的皱纹里,都盛着亮晶晶的光。

入秋后的第一个霜降日,公园的银杏叶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