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边境公司交际飘(2)

方式:在合同里加入双语注释,在会议前准备当地的特色茶点,甚至专门聘请了老挝籍员工负责沟通。有一次,我们为老挝客户举办产品培训,特意将技术手册里的案例换成当地的工程项目,还在休息时安排了傣族舞表演。当老挝客户们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时,我突然意识到,商业合作的纽带,早已在这些细节中悄然加固。

在边境待得越久,越能感受到“交际”二字的深层含义。它不只是合同上的签字,更是节日里的一声问候,是困难时的一次援手。2023年春节前夕,我们公司的老挝员工阿玲突然找到我,眼眶通红:“我妈妈在万象生病,想回去看看,但买不到车票。”当时正值中老铁路春运高峰,车票早已售罄。我立刻联系陈叔,他发动了自己的人脉,最终通过铁路部门的“绿色通道”,帮阿玲买到了当天的车票。

阿玲回来时,给我们带了一包老挝的“古树茶”,还有她妈妈亲手做的“达嘛轰”(老挝传统糕点)。“我妈妈说,中国朋友是‘心连在一起的人’。”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这件事之后,公司里的中老员工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大家会互相分享家乡的美食,交流各自的习俗。有一次,老挝员工教我们跳“南旺舞”,中国员工则教他们写毛笔字,办公室里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除了同事间的情谊,与客户的交际也逐渐超越了商业范畴。西提的儿子考上中国的大学时,特意来向我咨询志愿填报;蓬猜科长的女儿结婚,还邀请我们去老挝南塔省参加婚礼。在婚礼上,我看到中老两国的习俗完美融合:新娘穿着老挝传统的“纱笼”,却也按照中国习俗给长辈敬茶;宴席上既有老挝的“冬阴功汤”,也有中国的“红烧肉”。西提握着我的手说:“现在我们不只是生意伙伴,更是一家人。”

2015年12月,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之际,我们公司在老挝万象的分公司正式成立。开业典礼上,陈叔、西提、蓬猜都来了,他们胸前别着我们公司定制的徽章,上面印着“中老携手,共创未来”的字样。站在万象站的站台上,看着呼啸而过的“澜沧号”动车组,我突然想起初到磨憨时的场景——那时的我还在为通关手续焦头烂额,而现在,我们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直达老挝各地,我们的合作也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

在边境的这段日子,我见过凌晨五点的口岸——货车的车灯划破黑暗,报关员的身影在联检大楼前穿梭;也见过深夜的办公室——中老员工一起加班修改方案,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们专注的脸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