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边境公司交际飘(4)

产流程。在项目复工仪式上,岩叫特意给我们送来一块刻有“中老友好”的石碑:“是你们让我们的石头走出了大山。”这次危机让我深刻体会到,边境公司的交际,不仅是商业上的合作,更是在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情谊。

随着与老挝当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商业之外,为当地社会做更多贡献。2024年5月,在陈叔的提议下,我们联合西提的公司,发起了“中老助学计划”,计划为老挝北部山区的贫困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和图书。

消息传出后,公司里的中老员工都积极参与进来。中国员工自发捐款购买文具和电脑,老挝员工则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山区学校,统计需求。阿玲还特意联系了万象的出版社,争取到了一批老挝语的儿童书籍。“我小时候在山区上学,没有课外书看,现在想让更多孩子能读到好书。”阿玲一边整理书籍,一边说,眼里满是期待。

捐赠活动定在6月1日儿童节。那天,我们带着满满三车物资,前往老挝乌多姆赛省的一所小学。车子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举着“中老友好”的牌子在路边等候。校长坎曼握着我的手,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谢谢你们,孩子们终于有新的课桌椅了。”

在捐赠仪式上,中国员工教孩子们折千纸鹤,老挝孩子则为我们表演了传统的“竹竿舞”。当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抱着新书包,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突然觉得,这次公益活动比任何一笔商业订单都更有意义。活动结束后,坎曼校长给我们颁发了当地政府制作的“公益贡献奖”,他说:“你们带来的不只是物资,更是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

这次公益活动也为我们的公司交际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地政府看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主动邀请我们参与老挝北部的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在项目洽谈会上,乌多姆赛省的省长亲自接待了我们,他说:“我们愿意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当地发展。”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单纯的货物贸易和工程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中老边境市场的需求,技术共享才是实现长期合作的关键。2024年下半年,我们决定在老挝万象建立技术培训中心,为当地员工和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

培训中心的筹备过程并不容易。首先是师资问题,我们从国内总部选派了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但语言沟通成为了难题。于是,我们邀请了老挝当地的语言老师,为技术专家进行老挝语培训,同时让公司的老挝籍员工担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